不可发布违法信息,一旦发现永久封号,欢迎向我们举报!
实名认证才可发布
专注分享鞋文化
鞋子常识网 >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> 百科|常识 >  国内首部文生视频AI动画片来了,业内专家如何评价? 72 岁高龄,一条视频播放量 800 万,这届老年网红一点不输年轻人


需要找{莆田鞋}{奢侈大牌包包}{奢侈大牌衣服}{名表}源头厂家货源请加微信1064879863 免费分享工厂信息!【源头货源厂家,免费分享仅供参考

国内首部文生视频AI动画片来了,业内专家如何评价? 72 岁高龄,一条视频播放量 800 万,这届老年网红一点不输年轻人

发布时间:2024-05-17 11:48:17  来源:互联网整理  浏览:   【】【】【

国内首部文生视频AI动画片来了,业内专家如何评价? 72 岁高龄,一条视频播放量 800 万,这届老年网红一点不输年轻人

下面给大家讲解“国内首部文生视频AI动画片来了,业内专家如何评价? 72 岁高龄,一条视频播放量 800 万,这届老年网红一点不输年轻人”的知识,本站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哦!

温馨提示:本文章素材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和聚合(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),本站只是一个免费信息分享网站,文章仅供阅读参考用途,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:196594267@qq.com 核对后马上删除,谢谢!

 

国内首部文生视频AI动画片来了,业内专家如何评价? 72 岁高龄,一条视频播放量 800 万,这届老年网红一点不输年轻人 

国内首部文生视频AI动画片来了,业内专家如何评价?

四川在线记者 郑志浩

2月26日晚间,国内首部文生视频AI(人工智能)动画片《千秋诗颂》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,从美术设计到动效生成,再到后期成片,该片均为AIGC(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技术)辅助制作。

继2月中旬OpenAI推出又一重磅软件Sora(一款文字生成短视频的AI软件)引发热议之后,在动画行业里的应用正在提速。如何看待目前AI在动画领域的应用现状?动画人要如何适应这些变化?记者采访到行业内相关专家,对这一热点话题予以解读。

看现状:

技术大厂“秀肌肉”,正从实验室样品迈向工业化探索

动画片《千秋诗颂》聚焦语文教材中的200多首诗词,运用AI技术,将诗词制作为水墨国风动画。首批推出的《春夜喜雨》《咏鹅》等6集动画片,围绕骆宾王、高适等唐代诗人的人生经历与诗词创作故事展开,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研发的文生视频大模型“书生·筑梦”提供技术支持。

《千秋诗颂》画面截图

根据动画制作方透露的信息,AI大模型是通过“中国风”“唐朝”“中年”“清秀”“男性”等关键词概念生成人物形象。“从目前流出的视频素材观察,明显可以看出背景和人物形象上采用了AI的辅助制作。”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动画教研室主任刘琥在观看该片后认为,整体成片更偏探索性质,利用AI大模型的能力,在制作效率上会比传统流程高出不少,节省了动画人物美术设计的人力和时间成本。“不过由于目前国内技术水平的代差,在作画精细度和画面流畅程度上还有待提高。”

“从目前处于领先水平的Sora来看,其发布的官方宣传短片中也有可讨论的微妙之处。”刘琥解释,在Sora生成的“一位行走在东京街道上的时尚女性”视频中可以看出,AI也有“投机取巧”的地方,片中人物选用的风衣可以避免刻画普通衣服上的褶皱,墨镜遮挡住了人物眼球,画面的复杂程度有所减少,这些小细节也降低了AI生成视频的难度。

Sora生成的“一位行走在东京街道上的时尚女性”视频画面

刘琥表示,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AI工具,目前他们主动释放出的成片更偏“秀肌肉”性质,多是根据自身大模型的特点来定制能充分展现自己技术能力的产品,处于实验室探索产品向工业化流程大规模应用的“前夜”。

知名动画剧集《中国奇谭》第八话《玉兔》篇的导演徐宁也认为,目前的AI能力偏重于探索性质。

“相比于文字直接到动画产品的‘一锤子买卖’,我们更期待AI能在不同的工序和环节上,有针对性地辅助创作者。”徐宁解释,动画产品的诞生包括从选题、剧本、分镜、建模等各个环节,目前的AI大模型制作方在宣传上强调自己能一键出品动画产品,但如何精确控制AI,以完全满足导演想要的效果,还是一个“黑箱”,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。“我作为从业者,更期待AI在具体每个动画细分环节的辅助创作潜力。”

看趋势:

AI从工具身份到助手身份,创作者的个人审美更被强调

从OpenAI推出聊天机器人ChatGPT处理文生文、文生图,到再推出更为复杂的文生视频软件Sora,中间只相隔了一年多的时间,侧面也体现出AI的应用能力在加速。

“按照这个速度来预测的话,其实AI很可能从工具层面,加速转向应用动画各领域的助手层面。”成都市动漫游戏协会漫画专委会主任樊志鹏认为,去年的众多AI应用大多处于工具层面,类似侦探的放大镜,可以提升工作效率,减少重复劳动。而文生视频领域的应用,给了从业者更多的想象空间,AI工具有望转型成为类似大侦探福尔摩斯身旁的助手华生一样的身份,深度参与到动画制作的前端和后端各个流程当中。

当AI在概念设计、编剧、作画等多方面初步展现出效率优势的时候,在未来的动画产业链中,创作者要如何才能体现自身价值和作用?受访者都给出了“审美”这一回答。

“人要发挥的作用,是让观众看到的产品‘趋异化’,而不是‘趋同化’。”刘琥解释,目前观察到的AI大模型,大多是照比较流行的、经济效益得到市场验证的作品风格进行制作,这样的趋势下,其制作能力不断迭代的同时,生成产品的风格也可能会固化。对于带有艺术性质、强调百花齐放的动画市场来说,这并不是一个健康的趋势。“艺术作品强调独创性,独创性来自创作的灵感与审美,这应该是我们在教育端和产业端都需要注重的一个关键问题。”

樊志鹏也提出,在高效率的AI工具不断面世的情况下,应当从入门阶段就加强对从业者审美层面的教育。“现在有很多人可能陷入所谓的AI焦虑当中,对新技术带来的冲击有所担忧。我们在近期与业内人士的交流中,也发现大家的共识在于更加强调创作者的个人审美,对美学的理解应该是人的优势所在,也应该是未来人与AI合作的一个立足点。”


72 岁高龄,一条视频播放量 800 万,这届老年网红一点不输年轻人

一个人的老年生活怎么过?这个开放命题中,钓鱼、爬山、广场舞、带孙辈、老年大学,是一类传统的答案。当然,与其说这是传统答案,不如说是一种刻板认知。

K 歌、做主播、剪短视频、成为 UP 主,亦是一种作答方式。

正如狄兰·托马斯所说的那样: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,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,怒斥,怒斥光明的消逝。这一届老年人越来越能「折腾」了。

数字鸿沟是客观存在的,但科技也在降低一些基础应用的使用门槛,老年人完全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,开始自己的第二人生。未来,和老年人一起在网上冲浪,会是一件越来越常见的事情。

声音有力量

在全民 K 歌,有这样一群人:

他们多以自拍为头像,因为高互动率在老歌排行榜位居前列,对每一个评论者客气回复「谢谢」,动态里充满「玫瑰」「拥抱」「爱心」的表情包。点开他们的作品主页,有 SSS 评级也有 S 评级,还有 A 评级和 C 评级的,不管唱得好不好,他们非常愿意将这些都分享出来,从来不遮遮掩掩。他们就是热爱唱歌的中老年群体。

王金香今年 65 岁,大家都称呼她「金香奶奶」,在全民 K 歌有 36.1 万粉丝,2000 多首作品,走红后还参加了央视的《开门大吉》。主持人尼格买提问她的愿望是什么,她先笑着问主持人自己的衣服好不好看,得到肯定的点头后,她回答道「就是喜欢买自己喜欢的衣服」。金香奶奶最热的一首作品《我是真的好想你》播放数达到 72 万。评论区有不少鼓励和夸赞,「唱腔优美,吐字清晰,唱出了我的心声」。

腾讯「贵圈」采访了 74 岁的夏立华,他在全民 K 歌发布了 2300 多个作品,评弹、京剧、越剧什么都有,有时候一天能唱 10 段,拥有 3 万多粉丝。以歌会友,既让他增大了心肺活动量,也让他觉得自己被关注和陪伴着。

听书软件「喜马拉雅」也是如此。今年 3 月 4 日,喜马拉雅公布了一组大数据:超过 5 万名 60 岁以上老年人在平台上当主播,其中男性占 44.28%,女性占 55.72%,年龄最高的已经 100 岁,专辑播放量最大的超过 5 亿,年收入最高的可达 300 多万元,粉丝最多的有 250 多万。

文歆苒今年 71 岁,是一位资深背包客、环球旅行者,从 61 岁开始,她用十年时间环球旅行。她在喜马拉雅的账号名称是「六十以后爱旅游」,有 1300 多位粉丝。专辑「七十岁自由行 86 国 1010 天」里,她分享了埃及、印度、英国、德国、越南等国的旅行经历,并科普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地标建筑,播放量达到 8.4 万。

江建芳今年 63 岁,是上海的一位退休高中语文老师。2016 年,退休后的江建芳在喜马拉雅上注册账号「风中的木棉树」,成为一名主播,为自己打上「文艺青年」的标签,并开设节目《沪语童谣》,用上海方言演绎童谣歌曲,播放量达到 53.2 万。后来,她又发布了徐志摩、席慕蓉、李清照、仓央嘉措等名家的作品朗诵专辑。目前她在喜马拉雅上有 2 万粉丝、14 张专辑。

不少老年人的视力不太好,文字记录也不方便,K 歌软件和音频制作的简易和便捷,降低了老年人在互联网「发声」的门槛。有的老人在这里实现年轻时的梦想;有些老人在退休后持续发光发热,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分享经验;也有不少老人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,自己学着买麦克风、支架,甚至还特意报班学习新技术。

他们的热情从来没有跟随年龄消逝,他们只是找到了合适的平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。

抖音快手抢夺老年群体

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平台,也少不了老年人的踊跃参与。

「本亮大叔」原名解本亮,一个音乐的狂热爱好者,在快手上已有 1700 多万粉丝。他曾经是当地的贫困户,后来看到年轻人对着手机说唱,于是他也凭一把吉他和一副嗓子开始直播唱歌。虽然本亮大叔的弹奏和演唱技巧不一定是最好的,但是他质朴和用心的演绎,佛是从土地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的,打动了许多网友,「这个老人太摇滚了」。

70 岁的「罗姑婆」在抖音有 640 多万粉丝,她专注情感和搞笑领域,具有极强的网感和一颗少女心,掌握实用麻将口诀,并用幽默的形式探讨两性问题,表演各种小说、电视剧桥段,甚至还花式鉴渣男。她颠覆了人们对于一位 70 岁奶奶的刻板印象,更为千千万万的网友带去了许多快乐。

罗姑婆的背后有一个 90 后为主的创作团队,但罗姑婆自身的气质和魅力也是难得的,她既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四川邛崃农民,也是一位可爱开朗的戏精奶奶。

▲ 截图来自:抖音「罗姑婆」

在短视频平台,不仅老年创作者在增多,关于老年人的内容也越来越多。手忙脚乱下厨房、带娃养猫养狗趣事、百岁奶奶的欢乐日常…… 据统计,抖音上 50 岁以上的用户在整体中占比约为 8%。短视频,不仅是年轻人的社交工具,也渐渐成为老年人融入新社交圈的重要途径。

与年轻人几乎都已是互联网用户不同,中老年人依然是互联网巨大的增量群体。短视频平台敏锐地抓住了这一趋势,积极布局中老年市场的生态。

今年 3 月 24 日,抖音宣布推出「老友计划」,以提升老年互联网用户的产品体验,其中一项举措是招募 10 位老年用户代表,作为产品智囊团参与抖音适老化升级,一方面希望他们能全面参与抖音适老化优化,提升老年用户体验,另一方面也希望他们能将所学教给更多同龄人,共同拥抱数字生活,同龄人有可能是最好的老师。

2020 年年初,快手冠名春晚,通过分享抢红包活动收获了一众中老年用户。快手还举办了多次广场舞大赛,以吸引中老年人群参与。数据显示,一年内快手广场舞视频累计曝光量达 800 亿+,快手广场舞创作者总计粉丝量达 3.5 亿+。

老年人喜欢短视频这一娱乐方式的原因也显而易见,碎片知识更易于吸收,视频更易对感官产生刺激。短视频平台的社交属性也很强,获赞、互动留言、好友来往较为频繁。而且,短视频制作简易,对于老年人来说,成为创作者也不是那么难的事。

听说年轻人都在玩 B 站

「我满心欢喜,做什么,都可以。」

这是 B 站 11 周年特映《喜相逢》的男主角说的一句话。他的年纪在 B 站算是老人了,但他知道永葆青春的方法就是学习,在 B 站他可以畅游知识的海洋,走进科学,拥抱文化,与艺术共舞,与潮流同行,「前浪不能死在沙滩上」。

这支片子里,B 站似乎颠覆了以往的公众印象,但其实是延展了它的定位,既强调了 B 站内容创作者一直以来的核心特点,又希望破圈中老年市场寻求增量。

B 站月活用户达 2.02 亿,B 站超过 86% 的月活用户年龄都在 35 岁以下,这是 B 站的核心群体。二次元、非主流、Z 世代、鬼畜,这些是他们的关键词。与此同时,B 站想要展现它对多元的包容,年轻不是唯一的答案,能永葆青春、活到老学到老的心灵才是。

▲ 截图来自:B 站「敏慈不老」

像江敏慈一样的老年用户正在涌入 B 站,她的 ID 是「敏慈不老」,是一提出来就被家人赞许的名字。第一则视频《我 90 岁了 可以来 B 站做 UP 主吗?》有 500 多万的播放量,网友们在鼓励奶奶之余不忘玩梗,「害,都是 90 后,不分你我的」「别人是 UP 主,你是阿婆主」。

江敏慈拿到「10 万粉丝 UP 主」证书后的一期视频里提到,孙子一开始并不支持她做 UP 主,「哪有老年人玩这个的」。但她心里想的是「你管他老不老,我可以就行」「你教教我,我就会了」。所以,对于「我 90 岁了,可以来 B 站做 UP 主吗」这个问题,她早就确定了。江敏慈曾在老年大学学习会声会影,现在也会使用 PR 剪辑视频。

木匠人「卢正义的雕刻时光」72 岁,喜欢穿灰色工字背心、蓝色塑料拖鞋,一种不显山露水的世外高人气质,擅长用红木制作各种木雕。只有不断创新让大家看见,才能将中华传统手艺流传下去,所以在学徒的帮助下,卢正义加入 B 站并发布各种 ACG(动画、漫画、游戏缩写)角色的雕刻视频,包括钢铁侠、进击的巨人、空条承太郎等等,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,最热视频《木雕炮姐御坂美琴》有 800 多万播放。

卢正义用精湛的手艺和有趣的灵魂,和二次元人进入了同一个世界,B 站粉丝有 191 万多。他的简介是「我是卢正义,年方二十有七,一个年轻的木匠人」,评论区也很会玩梗,亲切地叫他「小卢」,「只要你和我一样坚持修仙,要不了多久,就会和小卢一样年轻」。

▲ 截图来自:B 站「卢正义的雕刻时光」

美食 UP 主「农乡大爷酱」有 52.8 万粉丝,用土灶给大家做红烧肉、菠萝炸鸡、滑蛋牛肉、酸汤番茄面,是原汁原味、朴实亲切的乡土气息,也拿到了「10 万粉丝 UP 主」证书。同为美食 UP 主,「结巴老爹」就相对比较硬核,龙虾、海蜇、鲍鱼、椰子螺、帝王蟹样样都吃播,接地气、不做作的风格也让人看着开心。

这些视频成功的背后,既有老年人主动学习、乐观开明的精神,也有年轻人们在内容、设备和物资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,包括孙子、儿子、学徒等等,当然也缺不了 B 站年轻用户的支持和捧场。某种意义上,这也算是一种「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」。但 B 站毕竟不是桃花源,B 站的生态需要更加健康友善,以支持更多银发族入驻。

如何避开陷阱

趣头条和澎湃新闻联合发布了 《2020 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》,截止 2020 年 6 月,中国已有 9.4 亿网民,其中 60 岁以上老年网民占 10.3%,这就意味着,中国移动互联网上活跃着约 9600 万银发族。

在 100 万老年人用户中,有 1900 人在「趣头条」单个 APP 上在线活跃时间超过 10 个小时,4000 人在线活跃时间超过 8 个小时,而日均活跃时间超过 6 个小时的老人超过 1.2 万人。

可以说,更多的中老年群体被卷入互联网泛娱乐领域,有不少老年人已经有了网络依赖。当他们熟悉的世界运作模式被一块块屏幕分割又相连,其中可能也存在一些难以分辨的陷阱。

举例来说,全民 K 歌既给了老人们表现自己的机会,也让许多老人有了网瘾,知乎上有很多类似「如何巧妙地让妈妈戒掉全民 K 歌?」的提问。有网友的父亲「家里开个小店,每天正事不干,店也不开,活也不干」;有网友的母亲健康受到影响,「现在眼睛模糊了,脖子痛了,又说头晕,就是不肯不玩」;更有人怀疑,「说句实话,普通话都不标准,怎么会每首歌都是 3 个 S,听她歌的人有 100 个人以上,这个全民 K 歌是否有托」。

▲ 图片来自:视觉中国

也有一些中老年群体,渴望在互联网找到宣泄出口,却因此陷入更令人崩溃的骗局。

2020 年 10 月,江西一名 61 岁女性因为迷恋抖音「假靳东」离家出走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,也牵扯出了其他几位同样被骗的女性。她们都是在现实中得不到爱与理解、因而在互联网寻找寄托的弱势群体,既等待着他人对自己表达关怀,同时对自我价值予以消极评价。这对于我们来说,可能是不值一提的骗局,但老人各方面的需求缺失切实存在。

老人面对现实和互联网的许多困境,是由社会巨大的数字鸿沟和代际间隔造成的。年轻人应予以更多支持和理解,老年人就能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途径,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,拥有更健康的心灵。

但如果,我们都认为,老年人上网的原因仅是排解孤独,那我们可能只是限制在自己的认知框架里,有些居高临下,有些傲慢自大。

互联网时代的老人,面对着许多痛点,也有许多机遇。一方面,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空间,过往维系情感的方法也不再牢固;另一方面,互联网的技术门槛也越来越低,向老年人敞开了新世界。只要愿意表达和交流,不管什么年龄,都能被人听见看见,社交往来的需要、自我实现的需求、被关注的渴望、对生命的热爱,其实和年纪无关。

▲ 苏敏阿姨. 图片来自:豆瓣@50 岁阿姨自驾游

今年 57 岁的苏敏阿姨,经历了漫长的、无爱的婚姻,履行完所有社会意义上的母职,熬到外孙上了幼儿园,终于决心要为自己活一次,在 2020 年 9 月开始自驾横穿中国。她觉得自己「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」,所以她没有再等。旅途的艰险不足为外人道,「逃离」并不是她的主题,她最大的感受是「自由」。

苏敏阿姨的家庭关系,在中国是十分常见的。被「假靳东」欺骗的中老年女性,以及她们不善表达、寡言少语的丈夫,何尝不是如此。

这一代的银发族,特别是女性,跟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成长起来,往往经历了相似的困境——亲密关系的缺失、情感需求的压抑、工具性价值的突出,可以是任何人,却不是自己。不算很好,也不算很坏,五六十年就这样操劳过来。

当传统定义的社会职责和家庭职责履行完毕,他们终于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自身,互联网也给予了他们更多信息,他们接触到了不一样的世界,意识到过去的匮乏和当下的孤独,同时也看见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,对未来产生了全新的向往。

苏敏阿姨曾说,从原生家庭走入婚姻是「从一条隧道进入另一条隧道」。某种意义上,老年或许是人生最自由、最开阔的阶段之一,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准备好了。

责任编辑:
热门阅读排行

最新动态

用户最新动态

人气用户展示

© 鞋子常识网